随着人们认知程度的提高,人们对自我理解和定位的需求也愈发显著,人格测试因此应运而生。相较于人们自我认知程度的短板,人格测试的准确性成为讨论的焦点。本文将从依据理论、测试工具、测试对象、测试结果以及应用几个角度出发,探讨人格测试的准确性问题。
人格测试的准确性
依据理论
人格测试的准确性与测试工具所基于的理论体系、认知偏差以及统计学方法息息相关。常见的人格理论体系主要有《五因子模型》、弗洛姆人格理论、自我实现理论、认知行为理论等。虽然这些人格理论所依据的指标、认知偏差以及统计学方法存在差异,但是它们的共性是基于经验、数据以及生理标准,得出人格差异的结论。与之相对应,人格测试的工具也随着人格理论体系的不同而呈现出多样性。
测试工具
各种人格工具以及应用的兴起,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测试不同对象不同特征。常见的工具有Myers-Briggs类型指标(MBTI)、Rorschach测试、MMPI等。
MBTI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人格测评工具之一,其评估核心是将人的性格分为四个维度:内向vs外向、感觉vs直觉、思考vs情感、判断vs知觉。然而,其精度也常因测评过程及结果的主观性和不同评测者的差异而被质疑。
Rorschach测试则基于图形感知的理论,由数张图案进行考察,并对回答出现的 形象、颜色、运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因素进行评估。由于测试主观性较强,Rorschach测试也存在理解偏差而存在准确性不确定的情况。
MMPI则是一个更加客观的人格测试工具,以测量心理障碍和抑郁症等方面的强度作为评定核心。虽然其研究与发展经历了多年但仍存在一定限制。
测试对象
在保证随机性以及代表性的前提下,被测试者的个人情况应尽可能参考到。人们的性格、成长背景以及社会环境都是我们个性形成的的关键因素。与其相关的人际环境、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人格特征的表现。
测试结果
人格测试的结果受多重因素影响,测评者的评估方法、结果的释义、解折叠度等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同时,被淘汰、未能出现等各项数据的影响也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结果进行评估时,应尽可能客观、全面的考虑,测试师也应注重数据分析及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客观公正接受其结果。
应用
人格测试在各行各业的招聘、教育、家庭关系、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招聘中,用人单位可通过测试获取到应聘者的性格特征并在求职申请面试后,通过综合应用的手段来筛选优秀的应聘者;在家庭关系建设中,利用人格测试的结果来优化家庭关系,并帮助人们建立理想的姻亲关系等。同时,在医学领域,人格测试也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确定病人的病情并调整治疗计划。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