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攻击行为表现为敌意地伤害别人,或者毁坏物品,主要包括身体侵犯、言语攻击两个方面。儿童攻击行为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会阻碍儿童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顺利形成。那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有哪些?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一、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1、自我意识增强
儿童攻击性行为可能较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他们可能会对父母、家人、同伴说一些不好的话,或者是动手打人,这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正在逐步发展完善。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2-5岁的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这个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并且有强烈的表现欲。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可能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2、气质的影响
心理学家托马斯把婴儿气质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种,其中困难型的婴儿经常大哭大闹、发脾气,父母很难搞定他们。
这种婴儿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习得攻击性行为,因为父母容易在教养过程中失去耐心,于是就会用规则、惩罚来约束孩子,这让孩子从小就有急躁、反击的习惯。
3、家庭教养方式
“子不教,父之过。”家庭教养方式也是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心理学的教养方式指的是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比较稳定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教育行为。
放任型的教养方式顾名思义,这样的父母对孩子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
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需要时,父母关注不到孩子,于是孩子就会采取一些手段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这就助长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进一步发展。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则给孩子制定严格的规则制度,并且要求他们服从,一旦孩子不遵守规则,父母就会一味指责、贬低孩子,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
孩子在挫折中成长,自身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就会对父母产生仇恨心理,也会通过观察学习,模仿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习得攻击性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1、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儿童有攻击性行为大概率可能是因为家庭中充满了争吵、暴力的因素,所以矫正攻击性行为,就要注重构建温馨的家庭氛围。
另外父母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出现争吵、暴力的行为,因为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孩子会模仿学习父母的行为。
2、鼓励亲社会行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鼓励、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具体来说可以是帮助他人、努力给集体带来利益等。
当孩子在社交活动中合作、分享时,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亲社会行为,这能有效减少攻击行为。
所以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不仅有自身的自我意识、气质的影响,还和家庭教养方式有关,家长要了解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减少攻击行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