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而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对于媒体所传递信息的信任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对媒体的信息如此盲目地信任呢?或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容易被媒体引导产生共鸣?
虚假同感偏差:为什么我们容易被媒体引导产生共鸣?
一、虚假同感偏差的概念
虚假同感偏差是指,当我们在接触到某些信息时,会因为我们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而产生共鸣,从而认为这些信息是真实的。但实际上,这些信息可能只是片面的或者是虚假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被误导了。
二、媒体的信息控制
媒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会有选择性地呈现一些信息,而忽略另一些信息。这种信息的选择性呈现,会让观众对于某些事件的看法产生一定的偏差。而且,媒体的报道也往往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也会影响观众的看法。
三、社交媒体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但是,社交媒体的信息质量无法保证,很多信息都是不可信的,甚至是虚假的。但是,由于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共鸣,很多人会因为产生了共鸣而相信这些信息是真实的。
四、个人心理因素
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会对于信息的接受产生影响。比如说,一个人曾经遭受过某种不公正待遇,他看到一则关于不公正待遇的报道时,可能会因为自己的经历而更容易相信这个报道的真实性。而这种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看法,往往会产生虚假的同感偏差。
总之,虚假同感偏差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媒体的选择性呈现和信息控制以及个人的主观感受都会影响我们对于某些信息的理解和看法。因此,我们在接受媒体信息时,需要保持一份理性和客观,不要盲目相信媒体的报道,同时也要保持对于多种信息的接触和了解,以便对于某些事件做出更加准确和客观的判断。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