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表现。它是个人为了实现自身需要所采取的一种态度,是由主观经验和客观情况决定的。态度变化,则意味着在现存的认知框架中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行为变化。那么,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态度改变的理论主要包括哪些
一、认知态度
认知态度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佩尔斯(Frederick Perl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认为人类分为知觉自我、建构自我的和控制自我的三个层次。认知态度理论基于“自我完整性”的前提,认为态度是内部主观框架对于情境中某一行为(或对象)特征的认知反应。认知态度理论主要涉及的是认知和心理的方面。
二、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人们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一种认知方式。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理论,因此在研究方面,除了心理学以外,社会学也会进行相应的研究。社会认知理论指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互相认知的是行为而不是性格、行动而不是动机,这些在达成共识上是非常重要的。
三、自我感知理论
自我感知理论是由达利·柯爾·沃爾多夫(Daryl Bem)于1971年~1972年提出的。它指出,人们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环境来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且用这样的知觉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自我感知理论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大力支持,成为了人们研究自我异化、自我印象、自我评价等领域的基础。
四、条件反射学说
条件反射学说是由俄国神经学家伊万·巴甫洛夫于1890年提出的。他使用狗作为实验对象,发现某些自发的反应,如流口水、呼吸加深等,都是特定情形下的反应。巴甫洛夫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是通过反射而不是学习过程来形成的。
以上看似单一的理论,实质上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我们在了解和运用中不可偏执,应结合关键时期采用和运用不同理论来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包括认知态度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感知理论、条件反射学说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态度改变的机制。摆脱单一观点的束缚,结合不同理论的有机性,会对我们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等方面大有帮助。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