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即指一种思考方式,它与传统的线性思维相对。相较于线性思维,发散思维更强调扩散,即能够产生更多的、创造性的想法。因此,认为发散思维能力强的人更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常常被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文学创作、科研、商业等等。但是,人群中真正拥有发散思维能力的人究竟多不多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擅长发散思维的人多吗
一、基因角度
很多研究表明,发散思维能力与基因有关。尤其是有一种基因叫做“CREB1”,它被发现与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相关。变异的“CREB1”基因可能使得人们更有创造性、更富冒险精神。一项对16万人的基因研究发现,这种基因的变异与更高的教育水平和不同寻常的职业选择相关,如文学家、音乐家、演员等文艺岗位。因此,从基因角度讲,擅长发散思维的人会相对较少。
二、家庭教育角度
除了基因影响,家庭教养也对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赋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鼓励孩子自由思考、探索和尝试,让孩子面临一些不确定的和有挑战性的任务与场景等都能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然而,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差异较大,有的家庭会强调遵守规则和约束,过度保护孩子不愿冒险,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抑制是不可低估的。因此,从家庭教育角度讲,其中的“发散思维能力者”也会相对较少。
三、社会环境角度
社会环境对发散思维能力的影响也很大。许多领域,如艺术、文化、科技、教育和政治等,都会通过不同方式鼓励或提供培训来促进创造性思维。有的社会环境存在文化惯性,陈旧的处世方式、保守的思维观念和追求规范化的教育体系等等各种因素都会抑制人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擅长发散思维的人相对上也会受到这种社会环境的束缚。
综上,从基因、家庭和社会三个角度来看,擅长发散思维的人会相对较少。但是,人的能力具有可塑性,只需要通过持续的训练和实践,我们都可以提高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克服社会和家庭良心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