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呈现是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或特点,既有内在状态的反映,也有个人对外界的塑造和选择。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自我呈现方式会根据场合和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将从社交心理学、社会认知心理学和社会传播学三个角度探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观点。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观点有哪些
1. 社交心理学角度下的自我呈现观点
社交心理学认为,自我呈现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社交表现和获得他人的认可。自我呈现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自我呈现,即个人通过服装、发型、言谈举止等外在因素塑造自己的形象;另一种是内在自我呈现,即个人通过言语、行为、态度等方式呈现自己的内在特点。在社交心理学中,自我呈现可以分为积极自我呈现和自我保护性自我呈现两种。
- 积极自我呈现
积极自我呈现是指个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自信、热心、乐观、友好等积极的品质,并在言行中表现出自己的优越性和能力。这种自我呈现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社交能力和吸引他人的注意。例如,一个人在一次面试中,会表现出积极、自信的形象,让用人单位对他产生好感。
- 自我保护性自我呈现
自我保护性自我呈现是指个人在社交场合中,借助各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例如,个人可能会使用讽刺、嘲笑、攻击等方式来回击他人的攻击和侮辱,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另外,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装作聋哑、闭口不言等避免与人交流,以免因言行不当而被他人嘲笑或攻击。
2. 社会认知心理学角度下的自我呈现观点
社会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人自我呈现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人对自己有一定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塑造自己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社会认知心理学中的自我呈现又可以分为公开自我呈现和隐藏自我呈现两种。
- 公开自我呈现
公开自我呈现是指个人在公开场合中,对他人展示自己的态度、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品质。这种自我呈现方式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个人品牌推广等方式来实现。例如,网红通过发布自己的照片、视频等,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观念。
- 隐藏自我呈现
隐藏自我呈现一般发生在私密场合中。例如,个人在家庭、朋友、亲密伴侣等小圈子内,呈现的自我形象可能会与在公开场合中不同。这种情况下,个人可能会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但是,隐藏自我呈现也容易引起误解和冲突。
3. 社会传播学角度下的自我呈现观点
社会传播学认为,个人的自我呈现和传播是分不开的。在这个角度下,自我呈现不仅仅包括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特点的展示,也包括个人对于信息的选择和传播。社会传播学中的自我呈现又可以分为直接自我呈现和间接自我呈现两种。
- 直接自我呈现
直接自我呈现是指个人通过言语和行动,明确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例如,个人可能会通过网上博客、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发表一些有关自己的见解和经历,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
- 间接自我呈现
间接自我呈现是指个人通过特定的信息选择和传播方式,来间接地展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特点。例如,个人可能会喜欢分享一些有关健康、旅游、美食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健康、生活品质等方面有着高度的认可。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